大虞皇朝1
元景二十七年,天下太平,太祖皇帝念李烨霖、刘鸿,王鹤奇三位“镇域使,”开国有大功,特许三人“封王,”其长子须留京担任“要职。”
祥平七年、夏
青年手拿芭蕉扇,面容英俊,笑答道:“唉~老张,咱们才哪到哪,大好山河本公子定要尽收眼底。”
青年抬头用手遮挡眼睛,只咪出一条缝看向高挂天空的太阳,收回动作,回头看了一眼两人,道:“坚持一会,到前方坊市把东西全变卖了。”
老潘看向老张,又看向比他高两个头的家具,也是苦笑一声,自己还好,老张背的起码比自己重三倍,自己家境贫寒,家里吃穿都是靠自己支撑,父母已过六十有余,自己在林中帮人伐木一个月才一两银子,直到半月前“言公子”找到他,让他跟随游历,一个月给他五两银子,这让他喜出望外,既能游山玩水,又能见识大好山河。
“言承”并没有搭理老张,而是转头看向老潘,道:“听说老潘你考过院试?”
说完言承便撒丫子跑了过去,留下两人面面相觑,惊叹一声,这哪是贵家公子啊,走了十里路,还这么活蹦乱跳,毫无疲态,两人对视一眼也赶紧跟上。
言承开口道:“老潘。”
“我势单力薄在考场外大闹一场,可我无凭无据,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父母为了我赶考,家中已然耗尽家财,家纺邻居也帮衬了不少,这才勉强度日,后来在邻居的介绍下我去给人伐木赚取工钱,才还清了街坊的人情,这一伐便是十年,如今也二十有八,家中父母也无力耕种。”
随后朝言承深深作揖行礼。
“以前没想过再返考场?”
“一朝失意风云变,落魄江湖几度秋。”
老潘心神一震,忙作揖道:“多谢公子。”
“老潘啊,其实还有前半句,只是现在不适合罢了!”
言承只是笑了笑,又看向一旁的老张,老张算明白过来了,也忙抱拳道:“张大虎愿追随公子。”
“前面就是坊市,把东西变卖多少是多少。”
三人走进坊市,引得不少路人侧目,想不侧目都不行,一个背着高过头顶的行囊,一个看似书生,却一点也不文弱,另一个俨然一副公子哥的模样,但一身行头却满是泥泞,只有身上的气度,能证明他是一位富裕家之人。
如今正值“祥平盛世,”地主已铲除,土地回归农民,税收也从原来的五成削减到三成,百姓有了充裕的粮食收入,大虞皇朝也国库充盈,现在的底层农民只要辛勤耕耘,闲粮还是有的,以往的山匪也渐渐隐去。当然,这只是富饶之地的景象,像土地贫瘠,水源稀缺之地生活还是很艰苦,听说当今皇帝要开凿大运河,而且还不止一条?
三人吃完出来,留下一脸震惊的店小二,小二掰开指头数了数,数了两遍才震惊发现三个人吃了八碗面,又拿起桌上的铜钱数了起来,这次小二没数第二遍,足足五十文钱,一碗五文钱,店小二又在脑中疯狂计算,最后还是算了,就把碗放在桌上,碗旁边放着五枚铜钱,直到第八碗放完,发现手有点沉,又数了一下手里的铜钱,惊呼一声“多给了十文钱,”随即左右张望了一下,看到掌柜的正看着他,朝他伸出五根手,那意思就是五五分账,小二悻悻然收起桌上的铜钱往掌柜那边走去。
言承笑答道:“挺沉。”
老潘一手扶额,道:“只多不少。”
老张答了一声又小声嘀咕道:“早知道也读点书了。”
言承似乎想到了什么,朝一旁在阴凉处卖糖葫芦的小贩问道:“兄台,本坊可有夜市?”
“多谢兄台。”言承朝小贩道谢一声,看向糖葫芦问道:“不知兄台糖葫芦怎卖?”
小贩又看了一眼言承身后两人,咬牙道:“送三根与公子也无妨。”
老张也不拖沓,拔腿就走,留下老潘一脸尴尬。
小贩忙答道:“一根三文即可。”
走到前面看到老张盯着小溪发呆,言承叫了老张一声,把糖葫芦递给老张,他们两人已经快吃完了,老张接过糖葫芦一口两个,比老潘和言承都要吃得快。见老张吃得差不多了言承开口问道:“咋了?”
言承看着老张脸上那股落寞之意,转瞬间荡然无存,也没说什么。
“前面有座凉亭,去那坐一会。”言承对两人说道。
直到酉时两刻,三人才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最先起来的老张看了四周一眼,看向街上三十多人的迎亲队伍,言承和老潘也醒来,看向热闹的大街,嘴角含笑,伸了个懒腰,朝老张问道:“咋回事?”
老张朝言承大声说道:“迎亲的。”
言承面带微笑,闭眼长思,猛然睁眼道:
“四海升平歌盛世,五洲共庆颂千秋。”
“但愿人间烟火盛,和谐共处乐无忧。”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