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枚拓剑解> 第13章 剑术三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剑术三层(1 / 2)

时节已是晚春,山里却还无暑气,杜鹃尚是新开,晨间甚至有些许寒意。哪怕接近正午,青石板也只是被晒得温热,坐起来尚算舒适。

不过现在被眼睛闪闪发亮的师弟师妹们围着感觉也不错,虽然别人怎么看自己其实没太大所谓,但那些小动物一般真诚而清澈的眼神让人心暖暖的。清旷的话,以前一起在外历练的时候总是一下子就能跟小孩子们打成一片,自己则多少有点被敬而远之,想起来其实有点羡慕。

“这剑术若是简单来说,便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最锋锐的剑刃击向对手最薄弱的空隙。道经上有‘庖丁解牛’的典故,其言‘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我认为可为剑术之精要。”

清涣稍一顿,自问后自答:“关窍便在于‘剑气’。前面的持剑技击之术仍然只能称为凡俗剑术,学会运使剑气便是蜕变到了第二层,或可称为仙家剑术了。”

清涣讲完后一顿,已经很努力克制自己去讲剑理了,一直在从玄门的角度论述剑术,毕竟今天是讲道而不是论剑,而且连常郁师叔都不能完全听懂他的剑理之论,来之前清俨也狠狠地警告过他。

清俨常为门内剑修“发剑疯”头疼,他的两个弟弟更是翘楚,有论断:清旷作为典型的“剑痴”是有自觉的,且不喜遮掩,每每都是故意发剑疯;清涣表面能做到温文尔雅,骨子里却是不逊,发起剑疯来都是情不自禁、毫无征兆,更为恶劣。

这时却有点回味过来,这下误人子弟不比清旷差了,不禁有些头疼。今天的目的是为弟子们启悟道途,前面都是循序渐进、款款道来,现在谈至兴起之处却是壮怀激烈、极尽推崇,作为师者失了中道,怕是会狠狠地“带坏”这一批人,助长乌桑派颇为诟病的“爱剑甚于慕道”的“不务正业”之风。

“凭着剑气,清旷师兄和我不过筑基境界,准备之后也可破开金丹蛇妖的护体罡煞。世间术法少有这样以弱破强的凌厉,故剑气也有被称为‘剑煞’,取其可与罡煞试锋之意。修道是逆天之路,修行途中难免有所争端,很多修士都会学上一手剑术以备不时之需,即使没有兴趣也至少要学一点来知己知彼。当然玄门以道为主,以术为辅,不可忘了主次而耽误大道。”

这个应该不算是自己带歪的吧?欸,讲都讲了,克制一点应该问题不大。

“执兵相击,古已有之,不过生灵之本能;等到学会总结得失,再得以师徒相授,不断推成出新,才成为‘剑术’。初时不过是‘我’之本能,再变为‘他’之传承,最后归为‘我’之阐述发散,形而上之可谓道。佛门有机锋曰‘初见山是山、再见山不是山、终只见山是山’,剑术之道,我以为妙便妙在这‘峰回路转,明心见我’。”

“好了,修道终不能一蹴而就,今天到此为止,还望各位回去后好好梳理一下这‘玄门内丹大道’,此为我等修行之根本,不可不费心。”

清涣将剑束回腰间,正待离开,只见以清岚为首的几名弟子围上来,其中也包括今日初试剑的劳苦少年清实。

乌桑派收弟子没有严格的师徒传承。将弟子引入山门者称“度师”,如清涣的度师便是常郁师叔,内门弟子大多是自己的长辈,外门则一般是外派出去主持各道观、学宫的弟子,比如常郁师叔之于清实。入山门后,则会由“座师”统一传授基础的修炼法门,后面是每天的自主修行课业和定期考校。每月再会安排几次内容不固定的讲道,讲者也可称为座师,属于金丹以上修士需要履行的宗门义务。

高境界的修士在漫长的时光里渐渐磨去与凡俗的牵连,事实上,修行界的长生真人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与出身宗门都有些若即若离。岁月最是无情,金丹以下的弟子对于宗门而言终究只是过客,“仙凡两隔”最是现实不过。及至金丹,修士算是趟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轻易不会变更,此后若有大修提点固然能少走很多弯路,却不似是师徒间薪尽火传,更像是问道有先后的“同道”而已。

虽无师长耳提面命,乌桑派却有不知凡几的同辈间部组、会社。有的是宗门正式确立并传承下来,如清俨领衔的邢律部,一直以来负责监察风气、惩戒不法;又如弘法部,负责安排弟子的课业、考校,清涣今日的讲道便是由他们通知;藏书楼还驻有传法部,专门负责整理宗门典籍,也收集、甄别弟子们外出历练带回来的各种功法、见闻,还会编辑目录供弟子们查询;又如与其他宗派、朝堂打交道的司礼处、安排历练的功德堂……

只不过这一切对于新来的外门弟子都是云山雾罩,短时间难以厘清。而内门弟子则从小耳濡目染,入道之初便清楚地知道该怎样获取自己需要的功法、找到可以为自己释惑的人,两相比较,外门弟子仿如入宝山而空手回。内外门之别,并不是权限或资源上有什么生硬的差别对待,更多是落在这份认知上。

话说回来,清岚出身宗门,自然不会不了解该怎么挑选剑诀,此番过来大概是为外来的同门指路吧。真要说起来,包括当年的自己和清旷,乌桑派内门出身的弟子大多没多少敝帚自珍的想法,并不吝于指点一下门路,心思还算纯粹,并不像清旷说的那样不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