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玄幻魔法>元朗风云录> 第八章:新苗破土惊红颜,诗赋华篇才如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新苗破土惊红颜,诗赋华篇才如渊(1 / 2)

八新苗破土惊红颜,诗赋华篇才如渊——女范先生授课

《行香子暮春听雨》

三月欲尽,春色几分。帘外雨织成阵。苔阶绿侵,竹坞香焚。看燕掠檐低,珠溅蕊,碎纷纷。

雾染断云,空庭余薰。念昔年、眉月斜门。茧光浮指,素袂轻分,拾芳尘。记曾逢处,诗肩瘦,酒痕温。

三月将尽,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小元朗已经回到了大俞顺天城中的求贤庄。正跟在他的女范先生学习诗词辞赋。春雨迷蒙,整个求贤庄都掩映在一片雨丝中。天地间水汽氤氲,如烟如雾,仿佛仙境降临凡间。山庄,田野,在朦胧的雨幕中,平添几分诗情画意。旷野中新生的嫩枝在雨丝中绽放碧玉翡翠般的绿意。看着这幅美到心间的山水图。女先生出口成章,做出了这首暮春听雨的动人诗篇。

“诗词辞赋讲究意境美,动静相宜,天人共感。你看,这首词就是通过珠溅蕊的动与竹坞香焚的静交织,呈现暮春雨丝纷纷微妙的平衡感。末句以「酒痕温」暗喻人与自然的交感,雨帘内外时空叠合。意象选用苔阶,断云,女子雨中拾芳尘等景象,构成古典水墨留白,雨珠碎玉声里藏着未言明的花事与人情。可谓美之至甚。你好好体会一下。”

晓色初染窗棂时,檐角坠下第一缕雨珠。范素瑶指尖轻叩青石案几,目光掠过竹帘外迷蒙的桃林,忽而笑道:“小元朗,且听这雨——“

少年正伏案誊写《行香子》,闻言搁笔抬头。迷蒙雨丝如牛毛飞针,侵入窗台,墨香混着桃瓣的清甜漫上鼻尖。

“先生,雨声碎如珠帘裂。“小元朗支着下巴,忽见一滴雨撞碎在石阶青苔上,“不,倒似琵琶轮指扫冰弦。“

范素瑶眼底浮起笑意,葱白指尖蘸了茶水,在案上勾出雨打芭蕉的轮廓图:“词中'天蚕丝雨润八方',润字可妙?“

小元朗登时变色羞涩起来。这句天蚕丝雨润八方,正是女先生第一次见面时考校他时,他做的庄园春景中的一句。

“寻常人说'落雨''飘雨',小元朗偏用蚕丝作比。“先生瞳仁倏亮,“蚕丝细密却不绝,恰似暮春雨缠绵入土,润得无声!用词遣句端是不凡。颇有慧根啊。“

窗外忽滚过闷雷,雨势骤急。范素瑶敛袖起身,信步由缰,来到廊下。三千桃枝在雨中狂舞,零落残红贴着青砖游走,恍若朱砂笔在生宣上勾描血泪。

“看那池中浮萍。“素手遥指,“前人写'风飘万点正愁人',你当如何破题?“

小元朗盯着被雨滴钉在水面的浮萍,忽见两尾红鲤自萍叶间跃起,溅开一圈波纹:“学生斗胆——'雨锁千萍偏遇鲤,金鳞破阵叩天门'!“

“先生,学生这句可算'动中取静'?“小元朗转头,发梢沾着晶莹雨珠。范素瑶取出绢帕替他拭发。

门庭左前方,回廊曲折处,一弯荷塘在恰到好处地处其中。如果说整座山庄是一幅美人图,那么,荷塘就是美人额上的朱砂痣。小元朗甚喜这片荷塘,先生授课,没有固定的课堂,多数时候就在室外,看着自然风光,触景生情,随时会出题。

此刻,荷塘中只有几片荷叶,在春风中来回摇曳。仿佛腰肢纤细的女子在轻歌曼舞,雨丝聚少成多,荷盖里已有晶莹的雨滴在来回滚动。风吹的急了,有些雨滴就被摇晃出来,从荷盖中滚出去,恰似打翻了珍珠盏。

女先生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纸伞,撑开后,伞面上的潇湘竹如栩如生,在春雨的洗涤下恍要破纸而出。

“试对这个,池荷擎雨翻翠盏。”

小元朗凝眉沉思。

“我对,笔锋蘸露描青瓷。”。

“很好。上联写荷塘雨景,荷叶如翠盏翻飞,充满自然野趣;下联对接雅士挥毫,笔锋蘸露在青瓷上勾勒,形成天然造化和匠心独具的对照。画面灵动,将雨意融入雅事。虚实交辉。”

“意境好美啊。雨打荷盏,墨染青瓷,自然之景与人文之美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如同一副山水画卷在徐徐展开。”一名在学堂勤工俭学的女学子忘乎所以的赞叹,手里的扫帚倒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小元朗蘸墨的狼毫笔尖在宣纸上洇开一朵墨梅,略带苦味的松烟香在春雨中飘荡。女先生看着小元朗笔下渐成气象的水墨画,雨伞轻轻一转,雨丝旋转而出,仿佛西域女子热辣别样的胡旋舞。

柳腰纤细胡舞旋,玉臂娇柔楚歌婉。

“若以万里江山皆入卷做题呢?”女先生接着出题。

廊下的铜铃当啷一声,打破这方小园雨中的沉寂。小元朗放下手中的笔,抬眼望向飞檐处那被春风揉碎的流云。

“千秋风雨自成诗”。小元朗脱口而出。

范素瑶肩头微微一颤。二十年前父亲坟茔旁,自己也曾对着暴雨中的孤雁吟出“宁碎羽翼裂长空,不栖残枝咽悲风“。她转身凝视少年尚显单薄的背影,恍惚见故人风骨借春雨还魂。

小元朗对着女先生粲然一笑,檐下雨帘忽染霞光。流云裂处,竟有一抹彩虹横跨过求贤山庄的青砖黛瓦。

“小元朗,诗词辞赋须得有慧根,还得下苦功夫。万不可志得意满骄傲放纵,让天赋白费,那就实在是让人惋惜的事。你天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