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晏玞科幻小说集> 第二章 “鹊桥工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鹊桥工程”(1 / 2)

2032年农历腊月初八上午10点整,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搭载四艘“棱镜”飞船升空,这四艘飞船将分别以超过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被送往38.4万公里外的地月拉格朗日点和1.5亿公里外的日地拉格朗日点轨道。看着火箭逐渐飞远,慢慢缩小为一个闪亮的白点,满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到底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照亮整个月亮呢?”“余科长,”秘书跑了过来,“上级下发了观测站最新的数据了。”“我知道了。”余满月头也不回地答道。

根据理事会“鹊桥工程”领导小组的部署,整个工程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准备阶段,首先向水星发射一组勘探卫星编组,用以采集水星上的水银;再将四艘“棱镜”飞船分别送入两个日地和地月拉格朗日点;然后进行“衔泥”阶段,位于水星的部分勘探编组卫星改编为四个“燕子”卫星编组,把总共10880亿吨水银以及其他材料从水星运到四艘“棱镜”飞船周围,分别搭建表面积为40平方公里,厚度为半公里的弧形棱面水银介质反光镜,命名为日地棱镜(SEA and SEB)和地月棱镜(EMA and EMB);第三个阶段为“搭桥”,调节飞船姿态与棱镜角度,使太阳光顺利到达日地棱镜并反射到地月棱镜,最终反射到月球的阴影部分,从而照亮整个月球正面。

危机

调度室里,满月正坐在实时大屏幕前面,和科里的其他同事一起,看着编组卫星整齐地升空,从其中领航卫星的视角向后看去,随行的运载卫星下面,水星地面迅速向后撤去,逐渐显示出料峭不平的盆地和裂谷,裂谷纵横交错,像一道道疤,给地面留下满目疮痍。渐渐地,大地周围镶上了金边,那是水星的轮廓,接着金边越来越厚,越来越亮,远远超过了水星的直径,一颗巨大且耀眼的火球出现在后面,在这刺眼光芒的映衬下,水星表面越来越暗,轮廓也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儿,跟太阳黑子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

燕子飞走了

她拉起一块幕布

她忽然意识到,今天是七夕节。“今晚又是弦月呀。”她叹了口气。“是呀,但是我们的小燕子们今天启程搭桥了!”同事激动地说。

十六日凌晨两点,IEMC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紧急情况处理小组(Emergency Response Team, ERT),经过激烈讨论,ERT最后分化出两种方案:

而激进派认为,应该用武器摧毁“灰尘”,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案也有问题,实际执行难度很大,“灰尘”里小行星很多,很难完全清除。

满月是激进派中的一员,同她立场相同的,还有整个地月联合军事部。散会后,地月联合军事部秘密召开了会议,军事部月球方面最高领导人陈清表示可以派出停泊在地球外围轨道的飞船作战,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战时计划书

第二外-101师包括5个旅,分别是核导弹攻击旅、常规攻击旅、常规防御旅、战略机动旅、战略保障旅。

第四具体作战方案为:常规攻击旅1-4团加速前进并包围拦截“灰尘”,常规防御旅1、2团借助太阳“引力弹弓”加速前进到棱镜飞船的“灰尘”来向并部署行星级防御系统,常规防御旅3、4团随常规攻击旅前往前线。战略机动旅1-3团分散到“灰尘”和棱镜飞船之间的路段(缓冲地段),随时待命。同时,战略保障旅1-3团分别部署在棱镜飞船、“灰尘”前线和缓冲地段。最后,核导弹攻击旅对“灰尘”仍对工程存在威胁的部分进行核打击爆破,并由常规攻击旅和战略机动旅联合驱赶“灰尘”残骸。

地月联合军事部作战指挥司

最终,会议采纳了军事部的提案,并联合军事部开始了战役动员。

余晖和女儿告别后,带领常规攻击旅第2团赶往前线。此时的余晖,早已从当初的后勤人员升任为第2团团长。飞船穿梭在浩瀚的太空,深邃的寰宇一望无际,除了孤独的太阳、孤独的行星和孤独的人类之外,一无所有。

燕子飞走了

她拉起一块幕布

月球观测站每2个小时扫描一次前线的情况,定位每艘飞船的精确位置并传回地球和战役前委。

战略牵制进行四个月后,“灰尘”减速到安全速度区间,并且轨道偏移角度已经达到既定参数。这时前线部队和降速的“灰尘”已经到日地拉格朗日点L4附近5000公里处。农历2034年六月,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时期,这时,全地球,以及全太阳系的人类都在紧张地等待最后的时刻。侦测飞船精确扫描了“灰尘”躯体仍会掠过拉格朗日点的部分,并规划了要害核打击点

十六日零时零分,125艘飞船发射共计1250枚核弹,导弹如脱缰野马冲进陨石群,其后尾随着滔滔烟雾巨浪,最后,更大的蘑菇云一朵一朵地升起,在裂变辐射的作用下,目标部分陨石群瞬间化为真正的尘埃。

“衔泥”

这一编组共有24颗卫星组成,根据调度中心的指示,首先,这24颗卫星在“棱镜”飞船的标准正面以弧形排列开,在标准正面,太阳和地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