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三十八章
可能对于别人,乡土是宽厚且包容的,永远沉默站在背后,托举着一代又一代人。
但对罗艾迪来说,那里是咬人的坟墓黑暗的水潭,稍有不慎就卷走自己吞噬淹没。
在跟着奶奶生活的那些年,罗艾迪过得很不好,很痛苦,甚至很惶恐。甚至她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山那边的坟地,半夜躲那里反而觉得安心。当然,这不是说村里其他人齐心合力虐待罗艾迪,她奶奶一个就差不多能把她折磨死了,倒用不着别人帮忙。
之所以让她去城里找父母,被欺负成那样也不想回去,还是和村子里的大环境有关。
因为这里有自己一套人情往来规则,价值判断标准,潜规则多的一套又一套。
可罗艾迪恰巧不被接纳进去,永远是局外人,再怎么讨好也没有用,因为她是村里出了名的不孝子留在老家的孩子,就是需要被排挤和孤立。谴责、反感甚至被当做负面例子,种种冷暴力、不屑的眼神和同龄人的言语伤害都压在罗艾迪身上。
连她奶奶那么磋磨人的时候,最善良的人也就是过来劝几句的时候,算了算了,总不能真把孩子打死。
但还要再说一声,唉这就是报应,谁让罗艾迪的爸爸娶了媳妇忘了娘,不孝顺寡母,丢村里问都不问呢?
这让罗艾迪一度也认为,自己是有原罪的,才会被这么对待,她需要代父母赎罪。
可她九岁的时候,村集体要对外承包几座山,来签字的村民能领点钱的时候,罗爸爸回来过一次。
那个总是说不孝子的奶奶,脸上笑开了花殷勤招待,村里之前也聚在一起骂过罗家小子的中年人,还会给罗爸爸递烟聊天,连曾给孩子说不能学罗家人的那些父母,都没有冲过来说一声,看,这就是反面例子,要离远点。好像这些惩罚落在罗爸爸身上,就变得轻描淡写,甜蜜蜜起来了。啊?不是,怎么和说好的不一样呢?
那罗艾迪这些年,被充当发泄对象的意义在哪里?很快,罗艾迪就知道了,她爸爸仿佛是这世上最忍辱负重的人,媳妇是最恶毒最洗脑的东西,一切都是被罗妈妈教唆的,他情不由衷身不由主,有着天大的不容易。
被饿,被打,被骂,被排挤,被当成野狗的罗艾迪,表示疑问,那她这些年呢?
这样的莫名其妙,大概就和什么谁家媳妇喝农药了,谁家老母自己上吊了,谁家刚出生的女孩掉河里了一样,是种让人浑身发抖的莫名其妙。在这个对罗爸爸能万分包容和温情的地方,却容不下一个小女孩对童年仅存的幻想。
“我记得村里人说,那个从大学被拖回来的女生,是因为有和她妈妈一样的疯病才被带回来的,婆婆你说什么是疯病,是好不容易考起大学重新擦写人生却被拽回地狱的可悲是种病吗?”
父亲、监护人、乡里乡亲,叠加起来足够吞噬一个年轻女孩的抗争和不屈。“村子里很喜欢说这些,有的说那个女生真的有疯病,必须关起来吃药否则会拿着镰刀伤人,有的说又逃出去了,在外面打工到处跑,后来欠了一个不如惹的女工友钱,留了个烂摊子就不见了,还差点问她爸追债。”一一父母之恩大于天。
一一怎么别人家孩子能听安排,就这个不行。一一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
罗艾迪明明记得,小时候还有几户人家会偷偷给她塞点吃的,分点旧衣服穿,可再大一点,好多人家陆续搬走不再回村,就没有人来劝罗奶奶别把人往列里打,开始考验罗艾迪自己躲藏的本领了。“我奶奶去世之前,说要把我嫁出去,她养我这些年换些彩礼是天经地义。”
村里有哪些人,要花费大笔彩礼去换个媳妇回来?肯定是有什么问题的,要么是智商,要么是肢体,要么就是有恶习或顽疾,正常女性完全不会纳入婚恋考虑对象的那部分。幸好,幸好她奶奶还没有开始张罗这件事情就去世了,否则罗艾迪差点要被改大年龄,十二岁伪装成十六岁,嫁给比她大三十岁的丈夫。至于犯不犯法,没有人去主动揭发,再控制着罗艾迪的人身自由,那就是无事发生。
罗艾迪有的时候在想,这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自己来选择删除身份,去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但好像没有。
当一个年轻女孩突然消失,她的家人可以报案寻找,乡亲能扩散消息,然后不明所以的好心人也会出份力,把人精准的找到。连只需要爽一下就能得到孩子的明星,有钱有势还有经验,都藏不住自己当爹的真相。
罗艾迪这种还要打拼自己生活,没法完全回避和别人接触的普通人又能躲多久?
她又没有什么二十多年未归案的通缉犯,那么强的伪装能力和心理素质。尤其是罗家人只要想,他们回到村里找个破破烂烂的屋子,拍个写好剧本容易煽动情绪的短视频,说不定还有团队主动找上他们来运营“寻找女儿"这个事情,最后边诉苦寻找罗艾迪,边大喊着一二三家人们上链接。啧,画面感真强,真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人留。一张身份证背后,是出生地如同血管般扎入血肉的吮吸,罗艾迪查了很多迁走户籍的办法。
最简单的,是考到大学之后可以把户籍转到学校。其次比较好操作的